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团队 » 正文

辽宁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

       

简介:

  本团队是在1998年获批的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实验室“鞍山钢铁学院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及“炼焦煤煤岩研究中心”基础上,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组建了“辽宁省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及“辽宁省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省发改委)的。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我国钢铁冶金领域煤焦化行业及煤炭行业中煤岩应用基础、炼焦煤资源特性、大型高炉焦炭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煤焦油高效分离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煤基多孔新型炭素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焦化工业废水处理、煤气脱硫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课题“炼焦煤资源及捣固炼焦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低阶煤滚动床热解提油新技术开发研究”,以及与国内鞍钢公司焦化厂、太钢公司焦化厂、唐钢焦化厂、宝钢新疆八钢焦化厂、山东莱钢公司、凌钢公司焦化厂等国内多家大型钢铁公司煤焦化企业开展了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基于在煤焦化领域研究工作积累,先后与日本三菱株式会社、日本新日铁旗下京阪株式会社及南非第二大矿业公司EXXORA开展了炼焦煤资源利用及大型高炉焦炭质量控制技术,以及炼焦配煤智能化系统开发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团队承续了我校煤化工专业在炼焦煤资源及其衍生物利用方向的科研发展,形成了研究特色。特别是在省政府支持下,已与国内顶尖高新技术企业“中冶焦耐工程设计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冶科工集团˙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先进煤焦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日本京阪公司成立了“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京阪株式会社-煤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为深化校企合作,2016年经省科技厅批准,与鞍钢股份公司联合成立了省级“炼焦煤资源高效利用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基于多年的煤焦化科研工作的积累,先后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至少10亿元以上。并主编由冶金工业部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煤化学产品工艺学》、《矿冶概论》及参与大连理工大学胡浩权教授编写的《煤化工工艺学》教材。在国内钢铁冶金领域煤焦化行业的炼焦煤资源利用技术进步上起到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团队成员涵盖煤化工、现代数学、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技术等校内多学科骨干力量,其中高级职称占38%,博士研究生以上成员占31%。同时,还有先后与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学者开展科研合作。

主要研究方向:

一、炼焦特性与焦炭质量评价系统研究及工业应用

二、智能优化配煤炼焦技术研究基础及工业应用

三、炼焦新工艺开发与工业应用

四、煤焦高温气化反应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

五、煤焦油高效分离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六、焦化节能环保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七、煤基多孔新型炭素材料制备和工业应用

团队主要成员:

白金锋:教授,博士,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煤岩应用基础及大型高炉焦炭质量控制研究和智能化配煤系统研究及应用工作。

李 超:副教授,硕士,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炼焦新工艺和焦化节能环保技术工作。

刘 洋(女):副教授,硕士,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炼焦特性与焦炭质量评价工作。

刘 昊:副教授,硕士,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煤焦流程化非线性数学模型构建工作。

张雅茹,讲师,博士,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工作。

钟祥云,讲师,博士生,化工学院,主要从事炼焦新工艺开发工作。

刘 洋(男),讲师,硕士,化工学院,主要从事智能优化配煤炼焦技术研究。

张庆思,讲师,硕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编程和硬件支持工作。

张志华,讲师,博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数学模拟工作。

李福云,讲师,硕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编程和硬件支持工作。

徐 君,教授,学士,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技术顾问)

奚 白,教授,学士,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技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