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根据国家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985工程”重点建设平台——“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要求,继承和发展本校的冶金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科优势,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国际前沿,进行创新团队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团队立足“微纳成形与制造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以及遗传算法的润滑剂作用的本质以及生命周期研究”、“金属加工摩擦、磨损与工艺润滑技术”、“钢铁企业过程控制平台、通信协议、数据采集和板形数据的质量评估与分析软件开发”等理论创新形成了“先进微纳制造工艺与装备团队”。
团队由6名教师和若干名研究生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主要研究领域为:(1)材料成型润滑产品及工艺开发,包括基于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润滑添加剂筛选,新型节能环保高效润滑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后期维护等;(2)微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研究,包括微钻头复合挤压成形理论,高精度微型材轧制和微变厚度柔性轧制工艺,创新性地运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法研究微轧制等;(3)复合材料制备及成形工艺研发,包括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组织性能控制,材料中合金元素的分布及作用等;(4)机器学习与智能制造,包括材料成型制造过程中的数据采集、通讯和过程控制模型开发等。
团队成员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鞍钢集团、宝武集团、河钢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永锋集团有限公司等多所国内外大学、研究所及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市级奖励2项,国家专利16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承担或已完成二十余项与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Wear、Tribology Letters,Tribology International,Corrosion Science、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Composites: Part A等高水平期刊上。
团队当家:姜正义 教授
姜正义,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特聘教授,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杰出教授。长期致力于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形接触力学,加工工程计算力学,加工表面工程,加工摩擦润滑和磨损,纳观至宏观多尺度模拟,多尺度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在微轧制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特别是微轧制力学理论、微轧制高精度的微型材轧制和微变厚度柔性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的丰富的研究工作经验。
姜正义教授1999年出国进修并留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三次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人才基金,三次被授予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员称号。担任澳大利亚联邦研究理事会评审专家、澳华科技协会副会长、国际磨粒研磨技术学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以及Journal of Machining and Forming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f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terials Proces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n Int J等多个国际期刊副主编、编委。
姜正义教授在国际材料加工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绩,所研究的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建立了轧制极薄带轧辊边部接触的新理论,提出了局部严重不均匀变形的异型板带轧制的理论与解析方法,开发了纵筋板带和内螺旋凸筋管新产品。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热轧润滑条件下氧化铁皮微变形机理研究工作,提出并实现了对热轧过程中轧件和氧化铁皮表面粗糙度演化过程从纳观到宏观的理论解析。提出带钢冷轧过程中摩擦、润滑和轧辊磨损三位一体从宏观、微观到纳观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思路,成功地将分子动力学和晶体塑性学理论引入轧件表面粗糙度分析之中,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高品质冷轧薄带提高表面质量开创了新途径。
姜正义教授主持澳大利亚联邦研究理事会杰出人才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创造发明、国际合作、工业合作以及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等项目30余项。被授予澳大利亚国家研究员称号。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5部,获科研奖励30余项,包括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998-2000年),2项日本塑性加工学会奖励,2项日本振兴协会奖和2项澳大利亚科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奖励。
承上启下:彭兴东 副教授
彭兴东,团队成员,男,副教授。2004年4月入职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从事轧制理论、工艺及表面质量控制研究;金属材料微冲压理论及工艺研究。
主持宝钢项目“梅钢酸轧机组乳化液润滑性能分析与研究”;主持鞍钢项目“罩式炉退火后表面色差及点锈缺陷影响因素分析和产生机理研究”;主持河钢项目“弹簧钢热弹性模量、泊松比检测与弹簧压缩过程受力仿真分析”;主持鞍钢-登顶体育巅峰海工钢联合基金项目“高强度船板钢在模拟海洋环境下的疲劳断裂行为研究”(课题编号:HGSKL-USTLN(2020)07);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EH36船板钢腐蚀-疲劳耦合失效机理研究”(课题编号:JYTMS20230959)。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4篇。授权专利7项。指导研究生已毕业17人。
青年亮剑:夏垒 博士
夏垒,团队成员,男,讲师。博士毕业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19年8月入职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长期致力于金属加工摩擦、磨损与工艺润滑;基于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以及遗传算法的润滑产品研发及生命周期管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执行人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校基金等多个纵向项目,以及与鞍钢集团、宝武集团、中石化等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EI论文三十余篇(包括1篇封面文章),参与编写、修订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2020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2023年入选“钢都英才计划”鞍山市高端人才。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鞍钢集团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3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金属学会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3项;北京冶金青年科技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所在教学团队获得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担任《钢铁研究学报》、《轧钢》、《特殊钢》、《机械工程导报》等行业期刊青年编委,2024年获得《钢铁研究学报》优秀青年编委荣誉称号。担任《Anti-Corrosion Methods and Materials》《SurfaceTopography: Metrology and Properties》《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等SCI期刊审稿专家,中国铝产业联合会“铝智库”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